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成熟的计算机检测、控制、通讯技术以及价格比较适中的相应产品不断涌现;使得实现空调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DCS)不再是什么难事;作为智能建筑3A系统之一的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对大楼的水电空调等机电设备进行集中的监控和治理已日益成为现代建筑中必不可少的配置;与旧的系统比,它不但节能,而且治理相当方便;但如何使空调系统能有效地工作,却不是件轻易的事。
我国智能建筑为数不少,其中透风空调系统大都实现了计算机集散控制(DCS),体现在实现了风机、水泵、制冷设备的自动控制及建筑物内房间温湿度的自动检测和控制,真正实现优化控制和治理的系统为数甚少。可以这样说,实现透风空调系统计算机集散控制,只是建筑设备自动化的低级阶级,只有将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知识引进内部环境和设备的治理系统,使整个系统运行达到优化,这样会使建筑设备自动化达到较高的水平,并真正体现其优越性。针对广州百货大楼新翼大厦的透风空调系统,笔者在实现其智能控制和治理自动化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在实际工程的运行中取得较好的使用效果。实施BAS所能带来的节能效益和治理效益是广为人知的,并且在实施中业主往往对这一统抱以很高的期看。然而,从很多已竣工的项目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中突出表现以下二个方面:
(1)开通率底,距业内人士的估计,不超过20%;
(2)目前已开通的BAS系统,多数只实现了建筑设备的自动启停和监测,其节能也主要表现在一些设备的定时启闭,而作为建筑耗能的重点空调系统,如何优化运行,如何根据实际系统尽可能进行节能经济运行则远未能实现。中心空调系统,管路复杂,运行工况多变,是建筑物能耗大户。为此实施BA系同一般将空调系统作为监控的重点,往往投进60%以上的监控点和超过水电监控投资总和的投进。部分中小型项目考虑到投资能力,将BA系统仅仅局限于热通空调系统的做法也是不鲜见的。事实上,由于中心空调系统的复杂性,对空调监控系统整体功能实现的好坏已成为制约BAS成败的瓶颈因素之一。要做好BA系统,仅靠弱电工程师的气力是不够的,热通工程师积极参与到系统方案的制订过程中是十分必要 的。
空调BAS控制方案的优化
主流BA系统供货商都能提供大中小不同处理能力的DDC,冷冻机房、热力站监控点是密集场合应优先采用大型控制器,以减少故障率和控制器间的通讯。这种控制器的典型特征是有强大的处理器(如:摩托罗拉的68302)和IMB的RAl4,尤其是能够和I/O扩展模块连接达到辐人输出功能的扩展,例如SIEMENSMBC可以挂接40个I/O模块,TrendIQ251控制器答应有8.16的接口扩展能力。对空气处理机、新风机、透风机一般采用中型或小型的控制器即可。近年,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件(PLC)进步很快,其应用不再局限于产业场合,在空调透风的现场设备编制工程中不应将其排斥在外。
控制器一般应靠近受控设备,它与相应配电箱并列布置以利于布线。同一个机房内的空调透风设备可以适用一个控制器,但应考虑控制器的运算能力和控制点是否足够。有的系统集成商将不同楼层的若干个新风机适用一个控制器,这种做法固然节约了一定的本钱,但对日后的治理和调试是不利的,不值得推荐。控制器的电源宜集中供给,有条件可以从UPS总电源引出;从受控设备现场引用电源的做法不值得推荐。
控制网络
在满足扩展性和灵活性的条件下,控制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尽可能简化、清楚,无论基于IS485总线或基于LonTalk总线的控制网络都是如此。分支、分级多的网络治理复杂、可靠性低。TonTalk总线在理论上可以组成任意拓扑结构的网络,这种布线设计的随意性假如运用不当,在工程实践中仍然是有技术风险的,并可能增加系统的投资。大型工程可以考虑楼层网络分级,小型工程尽可能运用基于RS485总线的控制网络,采用“手拉手”的布线方式。
关于BACnet和LonWorks的支持
BACnet和LonWorks的提出是为了在不同层面解决控制系统的互联互操纵题目。LonWorks采用现场总线控制技术(FCS),突破了以往的集散型控制技术(DCS)。它的提出是BA技术的一次奔腾,是今后BAS发展的技术趋势。但目前受到各种条件限制,LonWorks技术上风还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工程实现并不完善。若自控系统规模不是很庞大,最好不用全面采用LonWorks技术。假如仔细分析目前主流的BA产品,会发现实在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部分采用或部分支持现场总线技术,这种取长补短的混合模式在当前是切合工程实际的,可以实现技术的平稳过渡。BACnet协议由美国ASHRAE制定并颁布,是现行美国国家标准及欧共体预备标准。运用BACnet协议,可以使空调冷热源主机自带的控制器直接进进BAS控制网络。但实施中应留意空调主机和BA供货商对BACnet的支持程度和技术协调,目前非标准的数据通讯格式仍大量存在于主机设备中。总之,在设计BA系统的过程中切不可一味追求技术的先进性。
控制权
通常Bug是按从中心控制站集中治理的原则,有时也有其不便的一面。在某些场合(如会议室)将空调、透风系统的参数设定功能放置在现场可能更符合使用者的需要。DDC本身并不提供这样的功能,需要专门部件来实现。例如:HoneywellT7780A数字显示墙挂式Lon分站,可以完成设定房间温度,风机速度、启动/停止风机等功能,并能通过Lonwork总在液晶面板上显示房间的温度,通过4个按钮连线驱动空调箱的DDC控制器执行相应的动作。
控制策略
PID控制:空气处理机的DDC通常采用PID控制,PID参数的公道选择对空调系统的稳定运行非常关键。PID系数高,空调对室内温度波动的反应特性曲线陡,达到设定温度的过度过程短;PID系数低,达到设定温度的过度过程长。但PID系数太高,易引起DDC系统失控。PID能解决大部分场合的空调控制,但对于影剧院等大热惯性空调场合,靠高的PID系数来进步空调机组对负荷变化的响应速度是不足以解决题目的,这时可以采用双级控制。即分别在主调的送风道和室内安装温度传感器,室内的温度设定由主DDC控制器完成,水阀的驱动由副DDC根据风道温度传感器和主DDC的指令完成,由于风道温度变化速度快于房间温度的变化,这一控制方式加速了系统对温度波动的响应。必须留意的是,为防止水阀被人为关死或水系统供水不足等异常情况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副加C通常只需采用比例控制算法(P),不可加进积分分量①。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并非一定需要二个完全独立的DDC来完成双级控制,假如DDC内置二个控制回路则完全可以用一个控制器胜任,例如:SIEMENSUC—2控制器。BA系统对空调的节能控制有多种手段可以采用,例如室内外烩值比较法、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浓度检测法确定新风量,基于日程表的定时操纵等等。工程设计中可以视需要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优的效果。例如,办公、商场等场合,夏秋季在清晨时通过程序启动空气处理机(或新风机),利用室外凉爽空气对室内全面换气预冷,既节约新风能耗又进步了室内空气品质。
空气品质传感器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传感器,应谨慎采用。一氧化碳传感器应用于地下车库的排风系统,用于驱动透风机动作。由于一氧化碳传感器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其敏感元件受汽车尾气的毒害,有效寿命通常2年左右。当灵敏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即不能正确指示污染物浓度,因此在停车库的透风系统中如采用一氧化碳传感器,仍需以日程表启停控制方式作为必要的补充手段,在确定BAS方案时应避免系统对这类传感器的过度依靠。
在室内采用二氧化碳传感器也有类似的题目。研究表明,随着人均占有建筑面积的增大,在类似办公室这样的场合人工合成材料正在取代二氧化碳成为首要污染物。在答应吸烟的场所,烟气应是首要污染物。除非证实采用后确能产生很好的节能效益(如职员密度波动很大的商场、展厅),一般不应大量采用二氧化碳传感器作为调节新风量的主要依据,否则在传感器性能劣化后,对空调系统的影响将是长期的,且很难发现题目症结所在。
BAS监控中心
BAS监控中心负责监控整个空调、透风、动力系统,一般与消防控制、安保监控等适用一室。由于该机房通常阔别冷冻机房、锅炉房,在这里远程操纵这些关键设备是分歧适的。推荐的做法是在冷冻机房和锅炉房现场控制室另设置一台监控分站,由该分站负责冷冻机、锅炉监控功能,并且该分站功能受权局限为冷热源设备。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结论
本文通过对空调系统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网络等若干环节的探讨,力图使BA系统更好地服务于受控的空调系统,使二个系统在技术上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智能化的密不可分的机电系统。
(1)按受控设备的要求选用不同处理能力的DDC控制器;
(2)空间间隔较远的设备不宜适用同一DDC控制器;
(3)LONWORKS技术具有前瞻性,应关注,但目前尚不完善,不宜刻意采用;
(4)BA系统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电源宜独立与受控设备集中供电。
(5)根据空调现场和灵活运用控制程序和控制策略;
(6)集散型控制技术向现场总线控制技术转型是技术趋势,集散控制还是目前主流技术;
(7)实现BAS,应给空调透风系统的现场的用户留下必要的控制权利,不可过度集中;
(8)冷冻房和锅炉现场控制室宜另设置一台监控分站,负责冷水机组和锅炉的监控。